当喜茶与星巴克不再“香”

继喜茶成为10元档的茶饮品牌后,我们终于有幸等到了人鱼小姐降下身段的那天。
当喜茶与星巴克不再“香”

喜茶、星巴克,曾经的消费宠儿怎么了?

星巴克官方宣布,自6月10日起,其旗下三大王牌品类——星冰乐、冰摇茶、茶拿铁,共计数十款产品,将全面更新,推出全新夏日"心动价"。
这些产品此前原价最低29元,最高达41元。降价后,最低价降至23元。就广受欢迎的大杯规格而言,平均降价约5元。
星巴克表示,此次降价旨在通过更有吸引力的价格、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独特的客制化选择,为顾客带来全新的"非咖啡"体验。调整后的价格空间将鼓励顾客尝试客制化,探索星巴克的各种"隐藏菜单",或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专属饮品。
— 摘自《财经》-星巴克降价背后的增长焦虑

在茶饮与咖啡的江湖中,喜茶与星巴克,曾是熠熠生辉的存在。喜茶,凭借首创的芝士茶,在 2012 年开启了新茶饮的时代大门。2017 年,当它进军上海时,火爆程度超乎想象,排队购买喜茶成为一种现象级场景,门店前排起的长队,一度成为城市街头的独特景观。其独特的 “鲜果 + 鲜奶 + 高价” 策略,加上频繁且吸睛的跨界联名,迅速在年轻人中积攒起超高人气,成为新茶饮的标杆品牌。短短数年间,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城市落地生根,扩张速度令人惊叹。
星巴克,作为咖啡行业的巨头,自 1999 年踏入中国,便以独特的 “第三空间” 概念,将咖啡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。它不仅提供高品质的咖啡,更营造出舒适、放松的社交环境,成为人们商务洽谈、休闲聚会的热门选择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星巴克几乎等同于高品质咖啡,门店遍布一线城市的繁华商圈、写字楼周边,市场地位难以撼动,是咖啡爱好者心中的首选品牌。
然而,风云变幻,如今的它们却深陷困境。喜茶,在开放加盟短短不到 3 年的时间后,突然宣布暂停加盟。曾经凭借加盟模式快速扩张,门店数量急剧增长,如今却主动踩下刹车。内部信中提到,行业的 “数字游戏” 已到尽头,盲目扩张导致门店过剩和同质化竞争严重。这背后,是茶饮市场的激烈厮杀,众多品牌纷纷崛起,市场饱和度不断攀升,喜茶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。2022 年 2 月 24 日,喜茶宣布完成产品全面调价,今年内不再推出 29 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,并且承诺现有产品在今年内绝不涨价 。此次调价幅度 1 - 10 元不等,单品调价幅度最高达 10 元,除少量特殊产品外,饮品价格已全面低于 30 元 。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市场热议,“喜茶告别 30 元” 话题冲上微博热搜。
曾有一则新闻:四川成都某星巴克店内,一位红衣女子指责外卖员不买咖啡却在店内休息,她当众宣称"店内空气都被污染了",并要求店员驱逐外卖小哥。最终,星巴克店员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。这则事件换角度看,也侧面反映了星巴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。曾几何时,星巴克是都市白领下午茶的首选,一台MacBook配一杯摩卡,成为朋友圈打卡的标准配图。
当星巴克放下身段,能否扭转增长颓势,又会不会就此失去打工人们的那份独宠?
notion image

消费主义浪潮下的品牌 “高光”

回溯过往,消费主义如汹涌浪潮,席卷全球。它是一种将消费视为人生最高目的,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消费观与价值观 。在过去几十年间,消费主义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、政策、哲学和市场背景。二战后,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,社会财富急剧增加,人们开始认为财富取之不尽,消费主义思想随之萌芽。凯恩斯主义鼓励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,更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。西方哲学中人类主宰自然、无限占有物质财富的思想,以及生产商和销售商的推波助澜,共同推动消费主义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文化现象。
在这股浪潮中,喜茶和星巴克成为善于利用消费主义的佼佼者。喜茶精准定位年轻、时尚、追求品味的消费群体,将自己打造成茶饮时尚品牌。它在产品创新上不遗余力,首创的芝士茶,打破传统茶饮的局限,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口感体验。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,喜茶采用绿色、现代、时尚的设计风格,门店装修精致,充满现代简约气息,搭配绿色元素和时尚灯光,营造出舒适、愉悦的消费环境。
同时,喜茶深谙跨界合作的营销之道。与藤原浩合作推出的 “酷黑莓桑” 特调,联名期间,门店排起长队,线上话题热度飙升,不仅饮品销量大增,还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联名周边产品,成功借助潮流文化的影响力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在社交媒体时代,喜茶积极在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布局,发布精美的产品图片、有趣的短视频,举办线上互动活动,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和参与,形成强大的品牌传播效应。
星巴克同样巧妙利用消费主义,打造独特的品牌优势。它以 “第三空间” 概念为核心,将咖啡店定位为家庭和工作之外的休闲社交场所。门店选址多在繁华商圈、高档写字楼附近,店内装修采用温暖的木质材料、舒适的座椅,搭配柔和的灯光和舒缓的音乐,营造出温馨、放松的氛围。从咖啡豆的精心挑选,到独特的烘焙工艺,再到专业的咖啡师冲泡,星巴克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体验。
星巴克还通过推出城市杯、圣诞杯等限量版杯子,以及与知名 IP 合作推出联名款饮品和周边,激发消费者的收藏欲望和购买热情。例如星巴克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联名杯,将迪士尼经典卡通形象与星巴克元素巧妙融合,一经推出便引发粉丝抢购热潮,许多人甚至为集齐不同款式而奔走于各大门店。在会员制度方面,星巴克的星享卡提供积分、优惠券、生日福利等多种特权,有效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复购率。

辉煌不再,是偶然还是必然?

(一)经济环境之变
近年来,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逐渐放缓,国内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经济增长的放缓,直接导致就业市场的不稳定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纷纷采取裁员、降薪等措施,许多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,在职人员的收入增长也变得极为缓慢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24 年,国内的失业率有所上升,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,一度达到了历史新高 。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,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变得极为不稳定,消费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。
喜茶和星巴克的目标消费群体,主要是年轻人和中高收入人群。经济环境的变化,使得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。原本每月愿意花费数百元购买喜茶和星巴克饮品的消费者,如今为了节省开支,不得不减少购买的次数。一些原本经常光顾星巴克的上班族,开始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速溶咖啡,或者自己在家冲泡咖啡。
(二)消费观念革新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,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。曾经,追求品牌、炫耀性消费是年轻人消费的主要特征。拥有一杯喜茶,或者在星巴克享受悠闲的时光,是一种时尚和品味的象征。然而,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性价比。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,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是否匹配。
消费者开始对喜茶和星巴克的价格与品质进行重新审视。喜茶一杯茶饮的价格通常在 20 - 30 元之间,星巴克的咖啡价格也大多在 30 元以上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,这样的价格并不低。在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,他们开始思考,这些饮品是否真的值这个价格。一些消费者表示,喜茶和星巴克的饮品虽然口感不错,但价格过高,相比之下,一些平价茶饮和咖啡品牌,同样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。这种对价格与品质的重新审视,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。许多人开始转向价格更为亲民的茶饮和咖啡品牌,如瑞幸、库迪等。
(三)行业竞争加剧
咖啡和茶饮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,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瑞幸,凭借着独特的营销策略和高性价比的产品,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其推出的生椰拿铁、厚乳拿铁等产品,口感独特,价格却相对较低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库迪咖啡也不甘示弱,通过低价策略和快速扩张,门店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。
这些新兴品牌的竞争优势明显。在价格方面,瑞幸和库迪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,如 9.9 元的咖啡,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咖啡的美味。而在营销策略上,它们也更加注重线上渠道的推广,通过社交媒体、外卖平台等,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。这些新兴品牌的崛起,极大地抢占了市场份额,挤压了喜茶和星巴克的生存空间。曾经属于喜茶和星巴克的市场份额,如今被众多新兴品牌瓜分。许多消费者在尝试了瑞幸、库迪等品牌的产品后,成为了它们的忠实粉丝,不再频繁光顾喜茶和星巴克。

消费主义退潮,我们走向何方?

消费主义的衰退,是一把双刃剑,既带来了积极的改变,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。从积极的方面来看,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,他们不再盲目跟风购买高价品牌商品,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本质,如品质、功能和实用性。这种理性消费观念的回归,有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,实现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
然而,消费主义的衰退也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。在短期内,消费的减少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,许多依赖消费主义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。一些高端品牌的销售额大幅下降,不得不进行裁员、关店等措施来降低成本。对于这些企业来说,如何在消费主义退潮的背景下,调整经营策略,适应市场的变化,成为了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在消费主义退潮的大背景下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。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不被消费主义所左右,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消费。同时,我们也要关注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,支持那些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的企业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消费主义退潮的浪潮中,保持理性,实现更加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

后消费主义时代,谁能笑到最后?

喜茶和星巴克的困境,绝非偶然,而是消费主义衰退这一宏观趋势下的必然结果。消费主义的兴起,让许多品牌通过营造消费氛围、塑造品牌形象,成功吸引消费者为品牌溢价买单。然而,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、消费观念的革新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,消费主义的泡沫逐渐破裂。
消费者逐渐从盲目追求品牌和物质的满足,回归到对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关注。这一转变,不仅是消费者的成熟,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。对于企业而言,曾经依赖消费主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,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,以满足消费者日益理性的需求。
展望未来,消费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、创新和性价比。那些能够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,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企业,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理性消费将成为主流,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,更加注重消费的价值和意义,实现消费与生活品质的平衡 。
上一篇
从业六年,做为数据分析师,关于这个行业我的思考
下一篇
关税推迟生效,后市投资要紧盯美元指标?
Loading...